• 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由來及豐富發展

    作者:陳理    發布時間:2024-05-21   
    分享到 :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偉大實踐中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創新發展的理論結晶

    馬克思主義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創立和發展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看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決定著人類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都是在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力量。但同時,馬克思主義又認為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馬克思創立的唯物史觀把長期被唯心史觀顛倒的歷史事實重新顛倒了過來,成為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的重要理論基石,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強大思想武器,也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如何科學把握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辯證關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指導。習近平文化思想中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著力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戰略地位,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等等,都可以從馬克思主義那里找到深厚的理論淵源,都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集中體現。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科學預見了資本主義大工業與世界市場開拓帶來的全球化趨勢對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深刻影響,明確指出:“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與此同時,馬克思、恩格斯又深刻指出,資本主義這種擴張方式是為其攫取最大利益服務的,“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因此,盡管資產階級往往“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但絲毫掩蓋不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階級屬性。這些重要思想,為新時代提出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積極推動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同時又為在世界文化激蕩中始終堅持守正創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還為如何看待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方法論指導。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瘪R克思主義的創立,是大量吸收借鑒前人創造的成果,尤其是批判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結果。這些重要思想和重要實踐,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人民推翻舊政權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包括如何處理好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尤其是新時代進一步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創造性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供了科學指導。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的最新成果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世界幾大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延續發展至今的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通過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汲取蘊含其中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重要借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比如,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綿延不斷、經久不衰,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成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和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的理想和奮斗,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是始終深深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時又是隨著歷史和時代前進而不斷與日俱新、與時俱進的。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公民道德建設也可以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得許多有益啟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義”、“言必信,行必果”、“德不孤,必有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等道德理念,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蘊含的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觀念,中華文明倡導的忠誠、責任、親情、學習、公益的理念,以及調理社會關系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等內容,可以結合時代條件賦予其新的內涵,為今天提高人們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提供豐厚滋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弘揚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強調“中華文化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還深刻論述了通過“第二個結合”,以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問題。強調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其結果是,通過“結合”使古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從我們黨成立以來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中進一步把握文化建設的規律,牢牢掌握文化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

    我們黨自成立伊始,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始終高度重視發揮新文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早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同志全面系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提出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的重大命題。明確指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強調我們要建立的新社會和新國家,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在論述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任務時,毛澤東同志把“實行必要的文化建設”作為紅軍和抗日根據地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中,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把繼續推行消滅文盲政策,推廣新文字教育,健全正規學制,普及國民教育等作為施政綱領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共產黨員當選為行政人員后即將照此綱領堅決實施之。針對一些同志認為政治、軍事是第一的,經濟、文化是次要的觀點,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革命軍隊除了要有革命精神,沒有知識也不行。如果不發展文化,我們的經濟、政治、軍事都要受到阻礙。新中國成立后,在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的同時,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展了大規模的文化建設。在有步驟地改革舊有教育事業和社會文化事業的基礎上,積極建設并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有了更大發展。

    與此同時,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毛澤東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強調“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這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強調要批判地繼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文化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要古為今用。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強調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隨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后來又進一步發展為“四位一體”、“五位一體”,文化建設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領導新時代文化建設偉大實踐中形成,又在引領新時代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不斷豐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一系列重要會議,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我們黨關于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在領導新時代文化建設偉大實踐中形成并豐富發展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又以這一重要思想引領新時代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共同精神支柱、強大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更加自覺推動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一再強調“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明確把文化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堅定文化自信,突出文化自信在“四個自信”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正確應對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把意識形態作為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重要工作,立破并舉、激濁揚清,就意識形態領域的許多方向性、戰略性問題作出部署,著力解決意識形態領域黨的領導弱化問題,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廓清了理論是非,校正了工作導向,思想文化領域向上向好態勢不斷發展,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在深化內化轉化上持續用力,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斗力,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注重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培育時代新風新貌。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特別是開創性提出“兩個結合”,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把我們黨關于文化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明影響力明顯提升。

    (作者: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原主任)

    (來源:中國政協雜志2024年第9期)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_国产成人亚洲91_免费日本网站久久_久久中文字幕永久第一页